锅炉烟气、玻璃熔窑烟气、焦炉烟气等大型点源常存在烟气拖尾,有的能达到数百米,采用氨法脱硫工艺时烟气拖尾尤为严重,甚至造成“硫铵雨”。大型点源采用氨水脱硝过量喷氨也往往导致有色烟气拖尾。烟气拖尾造成的二次视觉污染曾成为环保的关注焦点,氨逃逸对区域细颗粒物(PM2.5)也具有重要影响,急需加强防控。
氨法脱硫烟气拖尾主要是由过量氨逃逸造成的,氨逃逸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氨具有较高的饱和蒸汽压而易挥发。一般烟气中氨超过10ppm时,就会产生以铵盐如硫酸铵、亚硫酸铵等为主要成分的气溶胶,气溶胶越多,在烟气流速过大时就会产生烟气严重拖尾现象,特别是微米级的亚硫酸铵颗粒可成为水蒸气冷凝的晶种,使拖尾现象更为明显。“脱硝率不够氨来凑”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(SCR)脱硝的非常规做法,也会导致过量氨排入大气后迅速转化为铵根离子,与大气中的SOx和NOx结合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细微二次颗粒物,在光照下呈蓝色烟羽状态。
不少企业仍采用手动喷氨,时间长了部分喷氨嘴会堵塞而导致喷氨量不均匀,而且企业为保证脱硫脱硝效果会大量增加氨水投入量,形成严重的烟气拖尾。氨逃逸过大导致的烟气拖尾问题已越来越受到重视。新颁布实施的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》明确提出“强化工业源烟气脱硫脱硝氨逃逸防控”,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。
开展氨管控专项行动。对城市区域群众关注的有色烟羽治理先行先试,重点地区尤其是PM2.5易反弹及各类锅炉、玻璃熔窑、焦化围城区域要加快推进治理。实施精准自动喷氨,对涉氨重点源设置氨在线监测设备,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不定期进行手工监督性检测,确保氨逃逸可管可控。
制定氨精准管控技术指南。摸底排查找出氨逃逸主要症结,研究制定氨精准管控技术指南,监督指导企业开展氨逃逸治理。针对脱硫工艺大量氨逃逸造成的烟气拖尾,建议增加气液比,将液相游离氨、气相中铵盐含量控制在低水平内;增加氧化能力,最大限度减少亚硫酸氨的产生,从设计上减少亚硫酸氨被烟气携带的量,降低气溶胶中亚硫酸氨组分;对烟气气溶胶和逃逸氨清洗吸收,增强除雾功能,降低出口烟气雾滴浓度;精确控制脱硫塔pH值,通过自动化多点加氨提高反应器内pH控制精度,保证脱硫区域气相游离氨浓度得以控制。针对脱硝大量氨逃逸造成的有色烟羽,保证脱硝系统催化剂活性,实施自动化改造精准喷氨,脱硝出口氮氧化物维持在正常范围不能过量喷氨,优化氨喷枪位置,达到均匀喷氨效果等。
完善氨减排技术支撑体系和监管体系,开展效果评估。加强氨减排科技支撑,鼓励大型企业与国内科研机构联合研发氨减排关键技术,扶持一批经济适用、减排效果良好的重点减氨工程,对区域氨减排贡献大的企业进行环保专项资金差额奖补。对存在明显有色烟羽氨逃逸突出的企业及时督促整改,指导企业开展整改前后氨减排效果评估,有效推动氨减排工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