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CR(选择性催化还原)脱硝技术中,氨逃逸(未参与反应的NH₃逃逸到烟气中)对系统运行、环保及经济性均有重要影响。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影响及应对措施:
一、主要影响
1. 环境与健康影响
二次污染:逃逸的NH₃与SO₃、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氢铵(ABS),形成细颗粒物(PM2.5),加剧雾霾。 酸雨风险:NH₃在大气中转化为硝酸铵,增加酸雨概率。 异味问题:NH₃具有刺激性气味,影响周边居民健康。 2. 设备运行危害
催化剂中毒:ABS沉积在催化剂表面,堵塞孔隙,降低活性,缩短寿命。 空预器堵塞:ABS在低温区(如空预器)结晶,导致压差升高、换热效率下降,严重时需停机清洗。 腐蚀风险:ABS吸湿后腐蚀金属部件(如烟道、GGH),增加维护成本。 3. 经济性损失
氨耗增加:逃逸的NH₃需额外补充,提高还原剂成本(尿素或液氨)。 运行能耗上升:空预器堵塞导致引风机负荷增大,电耗增加。 检修频繁:清洗或更换催化剂、空预器的停机时间影响发电效率。 二、关键成因 1. 喷氨控制不当
选择抗中毒、宽温度窗口的催化剂(如蜂窝式)。 定期清灰或再生,监控催化剂活性衰减情况。 3. 温度调控
耦合SNCRSCR工艺,减少单一SCR的喷氨压力。 优化脱硫、除尘等下游设备,减少ABS生成条件(如降低SO₃浓度)。
五、总结 氨逃逸是SCR脱硝系统的核心问题,需从设计、运行、监测多环节协同优化。未来方向包括智能控制算法、高性能催化剂开发,以及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(如SO₃抑制),在保障脱硝效率的同时实现氨逃逸最小化。
|